广东惠州机关事业单位5年引入122名高层次人才

来源:惠州日报 2017-11-24 08:36:51
  原标题:5年引入122名高层次人才进机关事业单位
 
  我市实施“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美国完成博士后相关研究后,2015年,沈圣通过我市“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的招聘,进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两年多来,沈圣积极参与我市重大食品安全工作,先后入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组专家、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咨询论证专家、广东省卫生创建工作专家,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不少贡献。
 
  5年内引进100名以上博士为主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是我市“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启动以来,该人才工程运作五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我市近5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22人,分布在63个机关事业单位,圆满完成引才任务。
 
  发挥专业优势,成为党政机关“生力军”
 
  黄惠昌博士毕业后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光纤激光器研究,是我市“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引进的博士后。进入市科技局下属事业单位工作后,他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并成为科室负责人主持全面工作。
 
  在我市“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中,像黄惠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3年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专门出台《惠州市“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管理办法》,制定了5项优惠政策和5项培养措施。据统计,5年我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22人,分布在63个机关事业单位。其中博士后4人、博士100人、985高校硕士18人。
 
  据了解,这5批122名高层次人才大部分招聘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普遍功底较扎实、工作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工作上手快,可塑性强,有望成长为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负责产学研与科技合作科工作,牵头开展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省部院产学研专项和国际科技合作……黄惠昌协助推动了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惠州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等十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我市集聚了一批创新资源。我市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在内的多个奖项中,黄惠昌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介绍,近五年,市科技局就引进了包括黄惠昌在内的三名理工类博士后人才。他们发挥优势,投身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誉。
 
  “这批高层次人才分批引进后,很快就把家安在了惠州,也把心安在了惠州,有效提升了我市党政人才队伍战斗力。”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有的参与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一批重要政策文稿的起草,有的参与了中医科学大会、科交会等市里的一些重大任务,有的牵头负责了重点实验室,有的参与隆生东江大桥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的承担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不少重要任务、重大活动中都出现了这批人才的“身影”。
 
  为人才营造安居乐业成长发展良好环境
 
  201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王丹博士通过 “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与惠州结缘,并进入市政协工作。除了在机关的工作和锻炼,王丹还被组织选派到博罗县泰美镇岑坑村,担任这个省级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她迅速适应角色,深入基层,和村民在“一个锅里摸勺子”,与群众面对面、以心交心。在为村民排忧解难,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机关干部。前年,王丹担任“第一书记”的经历还被改编成微电影,在我市广泛传播,并作为省市联合制作重大课件,被省委组织部、中组部党员教育平台采用播出,获得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交流观摩评比会三等奖。
 
  招才引智靠的是政策硬环境,留住人才则要有服务软环境。五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用人单位甘当 “保姆”,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保驾护航,营造高层次人才安居乐业、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据了解,我市加强培养力度,积极帮助这批人才落实有关政策、生活待遇。通过举办机关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培训,召开多次座谈会,促进人才尽快转变角色,成长进步。同时,积极推动博士硕士参加驻村、挂职乡镇副书记等各种挂职锻炼,共安排了4名博士到上级机关、8名博士硕士到县镇村挂职。这批人才的成长为我市储备了一批年轻、博学、专业的优秀党政人才。
 
  “在基层实践中,我受到了锻炼、增长了经验、开阔了眼界。”王丹说,“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不仅重视“引”,更重视“育”。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有了更快成长的机会,逐步完成了从象牙塔到政府机关、从学生到国家公务员这种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和适应,成了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百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育工程”,将引才重点放在教育、医疗、科研院所等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同时,对前面引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进行跟踪培养,通过强化学习培训、抽调机关跟班学习、选派基层挂职、鼓励科研攻关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