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必常考题型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7-04-13 16:06:52
  众所周知,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短文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句子隐含的内容,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等等。而针对这些考查的能力,知道所考查的题型不一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事业单位这座谜城一探究竟。
 
  常考点一:选词填空之近义词辨析
 
  常考辨析角度:含义侧重、搭配对象等。
 
  1.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就是________的“火药桶”,根源何在?中欧作为“宽容忍让”和“高度文明”的理想地标,在新的大国________中能否幸存下?德国的地理位置又是怎样决定其钟摆方向的?海湾战争中,眼看就要活捉萨达姆,老布什为何却下令停止进攻巴格达?
 
  填入横线上最准确的一组词语是:
 
  A.一触即发 博弈 B.蓄势待发 对决
 
  C.岌岌可危 竞争 D.命悬一线 冲突
 
  【答案】A。解析:第一空的呼应点为“火药铺”,命悬一线指生命垂危和处境十分危险,一般与人搭配,所以排除D;蓄势待发指随时准备进攻,不符合语境,排除B;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和灭亡,形容局势极其危险,不符合语境;而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爆发,一触即发能够更好的凸显火药的特性。“博弈”指对选择的行为或策略加以实施的过程,大国之间的行为关系相对复杂,不宜使用“对决”、“竞争”、“冲突”等过于简单的词,“博弈”最为合适。故选A。
 
  2.舆论热点的形成虽有偶然性,但也不排除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被人把握。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人为制造的热点,也可以看到自然形成的热点事件中某些人刻意在________。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呢?动机就在于利用政府的舆情应对机制,一旦舆论造起来,政府部门就要加以解决。
 
  填入横线上最准确的一组词语是:
 
  A.煽风点火 B.搬弄是非 C.挑拨离间 D.推波助澜
 
  【答案】D。解析: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搬弄是非指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拨,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挑拨离间指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A、B、C都在强调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而“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故本题选D。
 
  常考点二:语句表达之读音、错别字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mì)罗江 婆娑(suō) 命途多舛(jié)
 
  B.脸颊(xiá) 迷惘(wáng) 茕(qióng)茕孑立
 
  C.纾(shū)困 自戕(jiān) 一蹴(cù)而就
 
  D.夙(sù)愿 庇(bì)护 盎(àng)然生机
 
  【答案】D。解析:A项中应为命途多舛(chuǎn),B项应为脸颊(jiá)、迷惘(wǎng),C项中应为自戕(qiāng)。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仿徨 修葺 声名雀起 B.瞭望 气概 悬梁刺骨
 
  C.安详 重叠 脍炙人口 D.迁徒 覆灭 言简意赅
 
  【答案】C。解析:A项中应为声名鹊起,B项中应为悬梁刺股,D项中应为迁徙。故选C。
 
  常考点三:阅读理解之细节判断
 
  细节判断题常见设错类型: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正话反说、绝对表述、混淆时态等。
 
  美国人是全世界对宗教最热衷的国家,有80%以上的人相信上帝,有40%以上的人认为宗教领袖必须带领参与宗教事务,因而形成了美国“基督教右派”独大的传统。美国的 政治人物喜欢搞善恶二分法,喜欢自居为善,不同的则是邪恶。这种二分逻辑,遂强化了美国的上帝政治学,美国的“帝国神学”乃是个支配力极大的信仰系统。瓦利斯牧师在《上帝政治学》里强烈反对这种现状,他认为一个真诚的基督徒,应该反省的是“我是否在上帝那一边”,而不能去相信“上帝在我们这一边”,打着上帝的招牌去做恶事,那才是最大的邪恶。
 
  与这段文字不相符的一项是:
 
  A.许多美国政治人物自认为上帝永远在他们那一边
 
  B.美国政治人物经常用宗教信仰来掩盖自己的恶行
 
  C.在美国,宗教信仰有着强大的支配力
 
  D.大多数每个人认为宗教领袖必须带领参与政治事务
 
  【答案】D。解析:细节题。题干“40%以上的人”不意味着“大多数人”。故选D。
 
  常考点四:阅读理解之主旨观点
 
  主旨观点题重点分析材料的行文脉络。
 
  1.所谓的“新闻”,不再是国家社会的大事,甚至传统上所谓的“碎嘴话题”或各种绯闻也成为了重要新闻,英美的主要报纸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碎嘴新闻或绯闻的比例也在增加,尤其是电视媒体或各种社交电子媒体,它们的比例更高。特别是演艺圈的名人活动更成为了新闻广告不分的新闻领域。人们对重要事件的定义已被稀释。久而久之,真正重要的大事已受不到人们的关切。网络媒体的出现,以及年轻族群的兴起,更使得话题事件或软性新闻地位被提高重要的大事变得不再重要。新闻的“名人化”,更强化了社会追求名利这种新自由主义所标榜的价值观,而对自由平等反而愈来愈冷漠。
 
  这段文字表明:
 
  A.当今社会热衷于名利
 
  B.娱乐性话题越来越流行
 
  C.名人效应正在主导社会的主流价值
 
  D.重要的事情正在被淡化,主流价值正在迷失
 
  【答案】D。 解析:题干首先讲述在新闻中,真正重要的大事已经逐渐被琐事取代,并在尾句中提到“对自由平等反而愈来愈冷漠”。故选D。
 
  2.对比最近二十多年,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中国人很讲理解,道德水准提升了。譬如以前街上两车追尾,两个司机肯定会下车相互指责甚至大打出手,而现在更多的是把车靠边一停,相互递根烟,把保险号一抄就完了。因为“交通强制险”的介入,在这个问题上,人性里“善”的一面流露出来。
 
  这段话意在说明:
 
  A.国人的道德水平并没有实质提高
 
  B.在社会管理中,制度比道德更有效
 
  C.好的制度设计能激发人性中的“善”
 
  D.讨论国人的道德水准是否提升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C。解析:主旨题。题干通过一个“交通强制险”的案例,在尾句中说明其激发了人性中的“善”。故选C。
 
  希望后期大家能够根据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根据所考查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