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经济常识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7-02-08 10:39:04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指的是“通过政府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与活动。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即国家或政府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以达到财政目标的经济政策,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过程。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控制等。
 
    2、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①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④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⑤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⑥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⑦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等则属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3、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政策。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率需要时间,如果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