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面向海内外诚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来源:青海大学 2022-04-22 10:07:54

青海大学面向海内外诚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青海大学(Qinghai University),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对口支援学校,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国家首批百所创新示范校,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拥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5个;有本科专业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60余个。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双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青年项目1人,“杰出青年基金”“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等国家级奖励19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等省级人才600余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现有教职工5356人(含附属医院3054人),专任教师1451人,在校生2.5万余人。

为充实学校人才队伍,优化师资结构,面向社会长期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分类

(一)杰出人才

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已取得国际同行公认的杰出成就,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能力的人才。

(二)领军人才

拥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学术领导能力,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成果,能够担任学科带头人,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三)学科带头人

拥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学术领导能力,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重要成果,能够担任学科带头人,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

(四)青年拔尖人才

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或急需紧缺专业可适当放宽年龄条件。

二、招聘学科领域

学科方向

急需紧缺专业目录

一流学科

研究方向

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生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修复、高寒荒漠生态系统恢复与评价、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碳汇研究与实施路径、智慧生态管理

工 学

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工程管理、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水利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球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网络空间安全

农 学

林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医 学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

管理学

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法 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 学

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

三、引进方式及待遇

(一)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

采取全职引进、柔性方式引进和团队引进三种方式。根据人才学术水平、学校需求,采取“一人一议”方式协商确定相关待遇。

(二)青年拔尖人才

博士研究生采取全职引进方式。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后,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和相关待遇外,根据其整体学术水平,还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引进博士实行待遇差异化政策。根据博士的学术业绩、成果产出、发展潜力和岗位需求状况及急需紧缺专业,分类、分层次兑现引进待遇,最低层次30万,最高45万;

2.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直接认定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拔尖人才,给予40万元一次性特殊支持(安家费);

3.引进人才具有正式事业编制;

4.在青工作满1年,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可申报认定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的,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可申报参加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5.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除可申请省政府周转住房外,也可申请学校提供的周转公寓;

6.按照特事特办、随到随办、优先安排的原则,从优保障子女入学、入园。

四、申请方式

申请人将个人简历发送至青海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邮箱qhdxzzrsb@163.com。简历内容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项目等情况。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关老师、杨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0971-5310674

邮 箱:qhdxzzrs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