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专业基础知识:凝血原理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21-12-01 17:28:28

  当我们身体受到外伤时发生出血,在短时间内能够使血液进行凝固达到凝血的目的,又能使机体的血液保持流动状态不形成血栓,这都是机体的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等发挥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先学习下如何在出血的时候将血液凝固。


  患者受伤出血时,血管壁和血小板首先发挥作用,血管壁:收缩反应增强、激活血小板、激活凝血系统、局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黏附功能、释放反应、促凝功能、血块收缩功能、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二者配合发挥作用作为一期止血进行止血。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凝血机制(二期止血)的参与。凝血,顾名思义,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整个止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基本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凝血活酶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发生过程分为三条途径:


  (1)内源凝血途径: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F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2)外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是指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3)共同凝血途径: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经过以上过程出血也就慢慢止住了,学习本部分知识点时需要大家掌握一期止血的功能以及二期止血所涉及凝血因子和发生过程。那今天的介绍到这就结束了,下篇文章咱们来聊一聊为何时刻保持流动状态不产生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