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知识点:抗凝药物与抗凝治疗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21-12-01 17:00:09

  在正常人体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维持血液不停地循环,机体内血液凝固、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维持动态平衡,使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处于流动状态。但是当有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粘稠或生理抗凝机制改变等情况下时,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血栓或出血性疾病,形成血栓阻塞血管,这时就需要采取抗凝措施了。抗凝疗法是防治血栓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看一下体内凝血与抗凝过程:


  一、抗凝过程:


  ①(抗凝血药)抑制纤维蛋白生成:肝素、华法林


  ②(溶栓药)促纤维蛋白降解:尿激酶(UK)、链激酶(SK)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


  二、促凝过程:(止血)


  ③促纤维蛋白生成:维生素K


  ④抑制纤维蛋白降解: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三、抗凝血药:


  (1)药物分类:


  ①注射用抗凝血药:肝素,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②体外抗凝药:枸橼酸钠;


  ③口服抗凝药:华法林,仅在体内有效。


  (2)注射用抗凝血药(体内外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肝素。


  作用机制: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强血浆中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加速凝血因子(Ⅱa、IXa、Xa、Xa、Xla)的灭活而抗凝。具有


  ①抗凝血


  ②调控血管新生


  ③调血脂(水解乳糜微粒和 VLDL)


  ④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临床可用于,体内:


  ①各种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体外: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心血管手术等体外循环的抗凝。


  但是也要警惕其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过敏、出血(可用鱼精蛋白纠正)


  (3)体外抗凝药(主要用于体外库存血的抗凝):枸橼酸钠


  作用机制:通过络合血液中的Ca2+,发挥抗凝作用。


  (4)口服抗凝药(仅在体内有效):华法林。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X,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接受心脏瓣膜修复手术的患者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髋关节手术患者应用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该药物仅口服有效,起效缓慢,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需长期维持抗凝者才选用本品,需要迅速抗凝时,肝素or肝素+华法林。


  四、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1,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抑制血栓烷A2的合成。可用于预防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冠脉血栓、脑血栓、术后血栓以及心肌梗死等。抗血栓作用主张使用小剂量(75~150mg/d)。也要警惕其不良反应如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较大剂量口服(抗风湿)可引起胃溃疡及无痛性胃出血;凝血障碍;水杨酸反应等。


  抗凝治疗是一种长期治疗方式,应用抗凝药物必须监测引起出血的不良反应,以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这就需要严格遵循使用原则,关注用药剂量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发挥临床药师治疗药物监测的职责,为广大公众安全用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