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安斯沃斯的依恋类型理论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21-02-02 16:54:55
  在教招考试中,安斯沃斯的依恋类型理论考频偏低。主要是以单多判的形式来考察,在山东省和四川省考查的频率相对较高,其他省份也是一个次重要的知识点。安斯沃斯的依恋类型理论相关知识整体来说难度一般,属于不怎么常考但是可以掌握的知识点。


  一、背景


  依恋理论源于约翰·鲍比及其同事的工作,处在特权阶层的约翰·鲍比在童年时代的鲍比鲜少见到他的父母,这让他的一生都在关注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他1951年的报告《母爱行为与精神健康》中,他基于对二战后数百万失去家庭的儿童的研究得出了依恋理论。后来,安斯沃斯在乌干达,实施研究发现尽管大部分母亲与婴之间的互动是舒适安全的,但是也有少部分是紧张冲突的。后来研究结果也表明了母亲和婴儿之间互动的类型与母亲对婴儿的反应性水平有关。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评估婴儿与他们母亲的分离与重聚后的反应的个体差异,她与同事一起提出了“陌生情境”测验法,从而发展了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是儿童在与父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新生儿对不同的人并无明显的不同反应,但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会更喜欢与自己的母亲(依恋对象)接触,甚至在陌生人接近的时候表现出一些反抗或者哭泣的行为。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我们所说的依恋关系的存在,所以有些婴儿才会在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出现分离焦虑,这就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


  二、安斯沃斯具体将依恋类型理论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型:即焦虑——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B型:即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C型:即焦虑——抗拒型(对抗型依恋)


  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其中,B型为良好的、积极的依恋,A和C型属于消极的,不良的非安全型依恋。因而在培养儿童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儿童的安全型依恋,而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又有以下几种,稳定的照看者、照看的质量(包括照看的态度和环境)、儿童的特点、家庭的因素等都会直接影响依恋的形成。


  除此之外,关于依恋的发展鲍尔贝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在儿童的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较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英国心理学家鲍尔贝提出的依恋理论将依恋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前依恋阶段,或者无分化阶段,时间大致在0-3个月。婴儿开始通过倾听、追视、吸吮等方式探索周围环境,一旦成人给予回应,都能使他高兴、兴奋,并且感到愉快、满足。这个时期婴儿对人的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没有差别,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同时,所有人对婴儿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因为此时的婴儿还未能实现对人际关系客体的分化。


  第二阶段为形成中的依恋,又称低分化阶段,时间大概在3-6个月。这一时期婴儿继续探索环境,开始识别熟悉的人与不熟悉的人,也能区分一个熟悉的人和另一个熟悉的人。这期间婴儿获得了与他人交往的基本规则,为了让交往顺畅,婴儿必须学会将自己的反应和他人的交织在一起的技巧。所以,婴儿知道了有时候要出声,有时候要倾听,让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第三阶段是依恋形成阶段,又称明确的依恋,时间在6个月至2岁半左右。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婴儿的个人交往已经形成为持久的关系。一个依赖妈妈现实存在的关系建立了,这个关系还有一个持久的性质。人们不再是可以互换的:婴儿拒绝陌生人是因为他们及时在妈妈不在的时候也定向在妈妈那里。一个集中在特定人身上的关系形成了,这是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第四阶段为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时间是在2岁半以后。随着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待问题。亲子之间形成了更为负责的关系,具有“目标-矫正”的“伙伴关系”性质。幼儿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求、愿望,并在设计自己的行为时把这些考虑进去。这时的儿童会同父母协商,向成人提出要求,亲子之间的合作性加强。


  三、例题


  母亲对于婴儿的成长漠不关心,很少与其互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与母亲形成的依恋关系类型是( )。


  A.安全型 B.反抗型 C.矛盾型 D.回避型


  【答案】D。解析:安斯沃斯具体将依恋类型理论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A型:即焦虑——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B型:即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C型:即焦虑——抗拒型(对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主要是由于母亲对其的不负责任造成的。


  在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单多选题,判断题是其考试中常考查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