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什么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9-03-18 10:36:00
  事业单位招聘社会科学专技类岗位综合应用能力考什么?综合应用能力B类有哪些题型?综合应用能力B类考什么内容?下面提供事业编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类真题样卷及答案解析。


  只知道题型还不够,点击此处进入观看全套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视频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类真题样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社会科学专技类岗位适用)


  一、概念分析题(分析材料中的观点、提法、表述等,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危机,保障国际和平、安全和发展?这是各国都在思考的问题。在传统国际关系中,结盟和对抗是常态,但这种旧有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国际关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次数超过50次。


  “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但不是中国单独承担的任务。秉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推动国际关系公正化和民主化,服务人类发展大局,应该是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对传统同盟关系的颠覆。


  传统同盟关系往往围绕一个核心国家建立,在其领导下运行,内部很难实现平等。对外,同盟凭借实力和强权开展行动。同盟建立基于所谓一致的价值观,惯于强行推广某种自认为“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因此,结盟有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也有违世界多样性的事实。新型国际关系要求,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平等相待是国家的相处之道。


  传统同盟关系遵循丛林法则,信奉零和博弈,动辄干涉别国内政,加剧世界不稳定,无益于和平。针对这种危险倾向,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新型国际关系重视排除军事因素对国家间关系的干扰,要求同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新型国际关系不是为了少数国家的安全,而是致力于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


  传统同盟关系结盟是为了一己之私或小团体的利益,与国际道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背道而驰。新型国际关系支持求同存异、管控分歧,推动构建大“朋友圈”,照顾尽量多国家的诉求和权益,谋求共同发展。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问题:


  1.请根据以上材料,阐述“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内涵,并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简洁、准确、清晰,不超过100字。


  2.根据以上材料,阐述“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要求:简洁、准确、清晰,不超过150字。


  二、校阅改错题(下列文字在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存在8处错误,如段落或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请指出错误并予以改正。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时,请使用段落序号和句子序号,不用抄写全句。


  第一段:①中国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之一,但中国的制造业结构不平衡,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中高端制造业严重不足,而制造中的粗制烂造仍触目可见。②中国想要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③其实,制造强国只是工匠精神的果,不是因,也不是终极目标。工匠精神的因与终极目标,都是人本身。


  第二段:④今日提倡工匠精神,首先是因为我们希望告别“圆珠笔老不出水”或“用一次就坏”的时代,与那些卓越之“物”共生共处。⑤我们希望厂家制造的一口锅,从老年到出生,都仍然好用;一块表由奶奶传下来,戴在腕上仍然滴答不止;城市的下水道于一百多年前建造,还是那么阻塞。


  第三段:⑥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产品,如果靠地沟油与三聚氰胺就能赚大钱,工匠精神就只能是一句口号。⑦只有当我们开始真正欣赏巧夺天工的人,当看到一位拿高工资的高级技工,不是因为其收入超过名校硕士而羡慕,而是因为他对手艺的专注去尊敬,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人”,才会成为一种精神标尺。⑧人与人之间,也才能告别粗鄙,回归到生命品性的相互砥砺与欣赏。


  第四段:⑨由此,很多生命记忆得到活生生的遗失,卓越之“物”里饱含着人的专注与深情,传达给一直使用和保存的人。⑩对天地间的各种产品,我们不是弃之如敝履,而是当做值得爱惜的果实。,人与人之间,才会告别粗鄙,达到一种美好的状态。


  三、论证评价题(请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4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进行简要评述,每条不超过150字。论证错误主要包括论证中的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准确、推理不严密,论据不充分等。40分)


  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产生的强烈的旋风称为龙卷风,属于云层中强烈雷暴的产物。而尘卷风则是由地面强烈增温而生成的旋转对流运动,以卷起地面尘沙和轻小物体形成旋转的尘柱为特征。尘卷风不像龙卷风那样会产生危害,因为尘卷风首先从地面形成,再向空中发展。风柱一般在10多米,极少的尘卷风高度能达到100多米。尘卷风影响范围很小,直径只有几米,最长的才有10多米。尘卷风一般形成几分钟就会消失。


  龙卷风和尘卷风区别在于形成原因,龙卷风是在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形成,而尘卷风往往在晴朗天气形成。晴朗天气下地表温度变化太快,会造成局部气流变化,形成尘卷风。一般形成在开阔干燥处,多见于草场、沙漠等地方,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发生尘卷风的机会也会增加。


  在西北,尤其有植被裸露的荒漠地区,春夏季是尘卷风的高发季节。经过一个冬天,冻土融化,气温回升,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形成上聚力,缺乏植被覆盖的尘土极易被卷入,形成旋风,就是尘卷风,因为和龙相近,所以也可看成是一种龙卷风。根据史料记载,河南省中部平原地区曾发生过十数次尘卷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也都有相应记录。


  因为目前很难做到提前预报尘卷风,所以尘卷风被科学家认为属于小尺度天气系统。所谓小尺度天气系统是指水平空间尺度在2-20公里,时间尺度为10分钟到3小时的天气系统。但是,尘卷风一旦形成,人们用肉眼就能看到,因为其影响范围很小,移动速度也不是很快,一旦发现,应及时躲开,如果躲避不及,可以选择趴在地上,水上游玩时更应穿好救生衣。同时应及时修缮破损裸露的操场、广场等公众活动开阔区域,阻断尘卷风形成环境。


  四、写作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源远流长、诗书底蕴深厚的国度,独独不缺的正是文化的创造智慧。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卷入功名利禄的追逐,哪有时间和精力沉下心来反复打磨、精于创造?有人说,文艺工作者也是人,也要先生存,坐10年“冷板凳”,日子过得清汤寡水,连老婆孩子都对不起。还有人说,看到那些掺水、低俗、劣质之作反赚名得利,谁还有心想传世之作?凡此种种诚然如是,但如果我们忘记了初心,失去了定力,也就愧对“灵魂工程师”的美名。如果一个艺术家内心完全受利益驱使,在不知不觉中蜕变为商人,那么他就自然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思考,失去了心灵的激荡和升华,失去了真情的表达和呼唤。“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有一幅漫画形象而深刻,一位现代作家指着曹雪芹说:“我已经著作等身,你却一辈子连一部小说也没写成。”然而,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有不朽之巨著。急功近利,不想赢得人民,只想及时赢得人民币,必然会制造无数垃圾,更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艰难困苦固然是他们成就巨著的一个原因,但那种“发愤”的精神,那种“望尽天涯路”的追求,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却超越了环境的顺逆,而成为我们立德、立功、立言的根本所在。失去了这种坚忍不拔之志,虽有超世之才亦难攀“高峰”,只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


  材料中画线句子写道:“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所给材料,但不拘泥于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一、答案提示


  1.新型国际关系是寻求处理好国家间关系、保持国际社会稳定发展的新方案、新举措,对传统同盟关系实现了颠覆式改变,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依据。


  2.(1)合作共赢。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追求平等。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


  (3)维护和平。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远性,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


  (4)体现包容。新型国际关系支持求同存异,谋求共同发展。


  二、答案提示


  第一段:①搭配不当。“平衡”应改为“均衡”。


  第一段:①错别字。“粗制烂造”应改为“粗制滥造”


  第二段:⑤时间顺序错误。“从老年到出生”应改为“从出生到老年”。


  第二段:⑤逻辑错误。“阻塞”应改为“通畅”。


  第三段:段落顺序不当。第三段为总结性表述,应置于第四段后,总结全文。


  第三段:⑦用词不当。“巧夺天工”应改为“匠心独运”。


  第四段:⑨前后矛盾。联系上下文可知,生命记忆并没有遗失,应该将“遗失”改为“传承”。


  第四段:⑩前后不对应。此处说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应将“人与人之间”改为“人与物之间”


  三、答案提示


  1.第一段中提到“尘卷风不像龙卷风那样会产生危害”,意思即尘卷风不会产生危害,那么既然如此,最后一段为何还要让人去躲避或者去“阻断尘卷风形成环境”,这里有逻辑上的矛盾,所以尘卷风不是没有危害,而是危害较小或者危害难以发生。


  2.第二段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第一段已经说了尘卷风与龙卷风的若干区别,如风柱高度、影响范围等,而这一段直接使用了全称概念“区别”,那么就会否定第一段的区别,应该是“最大区别”或者“主要区别”。另外,“地表温度变化太快”包括冷变热或者热变冷,而根据后面的表述可知,只是冷变热这一种情况,前后不对应。


  3.第三段“因为尘卷风和龙相近,所以也可看成是一种龙卷风”混淆了龙卷风和尘卷风的概念,第一段已经说明了龙卷风跟尘卷风不是同一种事物。另外,文段开头说的是西北地区的裸露荒漠地区容易发生尘卷风,但在史料记载的论据提供上,却列举了河南中部平原地区作为例证,不足以证明西北地区的情况。


  4.最后一段存在因果倒置的问题。通过“所谓小尺度天气系统是指……”说明对小尺度天气系统已经有了评价标准,那么就不是因为难以提前预报尘卷风,所以才将尘卷风视为小尺度天气系统。而恰恰是由于尘卷风是小尺度天气系统,所以难以预报,这也才能和后面的防止尘卷风危害做到逻辑上的衔接。


  四、参考范文


  以“传世之心”作“传世之文”


  文艺代表着时代风貌,引领着社会风气,对我国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粗制滥造,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等文艺创作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艺工作者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脱离社会而导致作品质量不高;还有人说,是功名利禄的诱惑,使得文艺工作者渐渐地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凡此种种,大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些文艺工作者缺乏“传世之心”。


  “传世之心”是不为功利所驱使的初心。在我国,一部分电影导演起初兢兢业业,对作品苛求完美,然而,在留下了“公认的代表作”、成名之后,却大都把目光转向国外,获取国际奖项、让外国人叫好成了他们创作的唯一目的。我们说文艺工作者要淡泊名利,不是要求大家视功名如无物,而是在创作时要坚决摒弃功利主义,努力在思想和深度上着力;反之,一旦变得以孔方兄马首是瞻,一旦执着于对名气的追求,自然无心也无力在作品上下功夫了。


  “传世之心”是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恒心。“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这是作家路遥曾经的写作状态;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著《兵法》……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但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无论何时,都要勇于战胜艰难困苦,以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对待作品。否则,虽可完成创作,却难以攀登高峰,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湮没无闻。


  “传世之心”是一心为人民创造精品的忠心。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文艺创作亦然。人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也正因为此,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文艺工作者要常怀人民冷暖和福祉于心中,努力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来,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信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希望自己创作出“传世之文”,但前提是得有淡泊名利的初心、坚忍不拔的恒心和一心为民的忠心。只有这样,才能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