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法学支撑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8-07-25 13:52:40
  下面是公考通网校(公务员考试视频课程网校)老师分享的一篇以“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法学支撑”为主题的申论范文解读及好句积累,供大家借鉴学习。


  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法学支撑


  评析:严肃话题,选择严肃性极强的表达形式,提高观点的权威性。这个题目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比如“智慧社会”可以替换成“生态社会”“节能社会”,“法学支撑”可替换成“技术支持”“人才支持”等等,考生在遇到类似主题时要学会灵活利用。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司法等新事物、新形态不断涌现,智慧社会正大步向我们走来。智慧社会建设与法治中国建设密切相关。法学研究者应积极作为,高度关注智慧社会建设中的法治问题,加强相关法学研究,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法学学理支撑。


  第一段:背景切题法,通过罗列一系列的与智慧社会城市相关的概念,逐渐加强对智慧社会的烘托,进而建立与法治的联系,突出法学支撑的必要性,得出文章的总论点。


  强化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法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法学研究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为法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就要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系统阐明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行动指南。广大法学研究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包括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智慧社会建设中如何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法治意识、保障公民权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为建立和完善智慧社会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和保障智慧社会建设法治化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段:分论点+引导语+领导人(官方论述)+分析+总结。这种论述组成是很报告式、讲话式的论证方式,也是很主流的论证方法,如果说,事例论证是通俗的论证方式、比较常见,那么这种解读式的论证就是研究型,学术型。


  强化问题意识,深化对重大课题的研究思考。智慧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包括从理念到制度、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既是当代中国法治变革的重要动力,又是法治中国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智慧社会建设既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又需要法治的规范与保障。目前,面对智慧社会的迅猛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还存在很多空白和薄弱环节,亟须法学研究者深入研究,加快填补空白、补齐短板。广大法学研究者应与法治实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开展协同攻关,围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智慧社会建设,努力产出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将智慧社会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提供科学管用的理论。推进智慧社会建设,既要注重研究新理论,又要注重传承好经验。特别是那些经过长期实践检验、适合我国国情与文化特点的成功做法,应当坚守和发扬。广大法学研究者应加强对社会建设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关注与研究,与时俱进地将其运用到智慧社会建设中,使其不断焕发活力、充分发挥作用。


  强化实效意识,抓好研究成果转化运用。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判断法学研究成效如何,最重要的标准不是课题大小、论文多少,而是是否推动了现实问题解决,是否推进了法治决策和实践,是否促进和维护了社会公正与和谐稳定,是否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福祉。在智慧社会建设法治研究中,法学研究者应注意将创新观点、具体对策及时与有关部门对接,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进入实践层面,为智慧社会建设实际工作服务。有关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畅通学术研究与法治建设实践之间的渠道,为学者更好开展研究创造有利条件,用法治手段确保智慧社会建设安全高效进行。


  第四段:这两个分论点的论证是纯粹的解读,是加入了作者的独立思考,显得独立和原创


  智慧社会建设任重道远,应当为其提供法学支撑。(共1330字)


  结尾:一句话结尾,呼应前文,重申观点,这种处理方式,一般是因为前文的论述比较充分了,结尾只起一个完善文章板块的作用。


  评析:本文的几个特点,考生朋友要仔细推敲,选择吸收。文章的整体布局上,突出论点的论述,这也是作者的思想结晶,自然是要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呈现出来,因此作者选择性的在结尾位置做了精简。在具体的论证上,作者呈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把自己对于建设智慧社会的想法和思路进行了呈现和说明。可能我们考生朋友的思考和见解达不到这样的深度,但是应该朝着这样的思路靠近。


  总论点:


  为智慧社会建设提供法学学理支撑


  分论点:


  强化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研究方向


  强化问题意识,深化对重大课题的研究思考。


  强化实效意识,抓好研究成果转化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