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医疗卫生专业考试:体温与发热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6-11-22 15:43:23
  医学基础知识的考试中,常常考到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正常值,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诊断学中关于体温与发热的内容中容易考到的概念和正常值。
 
  1、概念
 
  体温
 
  正常人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下午略高于上午,运动、饱餐后略高,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发热时,体温每增加1℃,脉搏增加10-20次/分。
 
  发热:发热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
 
  (1)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恶性疟疾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 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 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 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2、发热的原因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1)感染性发热
 
  是指由各种病原体物质导致的发热,较常见。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
 
  由非病原体物质导致的发热。见于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疾病、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3、发热的分度
 
  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4、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在体温与发热中,常考到的正常值包括:正常体温值、发热分度的准确值;常考到的基本概念是:各种热型的定义。在复习备考中,遇到需要记忆的内容时要把握规律性,做到准确记忆。另外,可以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比如类比法、对比法等,以便更好的记住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