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十五章) 事业单位考试及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科目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6-11-15 22:01:24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根据品德可将德育划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的形式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确立德育目标依据: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教育方针和目的3.民族文化及传统道德4.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
 
  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常用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
 
  德育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德育工作的新形势: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我国新时期德育的特点:1.社会主义方向性2.全民性民主性3.变革性4.开放性。
 
  平行教育是马卡连柯提出的。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