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精准扶贫——从输血到造血全面解读

来源: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 2016-11-11 09:05:39
   十八大中共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战略,第一个“一百”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但是,现今7000万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未脱贫,扶贫工作的好坏关系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精准扶贫工作,并用“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和“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的紧迫性字眼反复强调。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精准扶贫需要输血,更需要主动造血。
 
    精准扶贫要把好病脉,才能斩断病根。虽然精准扶贫工作中民生亮点频频闪现: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房建设、新农合的实行等。但是,伴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少,“一山还比一山高”的艰难险阻多了:扶贫资金“天女散花”、“大水漫灌”;扶贫项目不切实际、空中楼阁;扶贫对象模糊不清,胡乱指定;基层干部官僚做派,扶贫“走过场、摆架子”;扶贫工作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是任由这些乱象的枝条肆意生长,还是适度修剪?很明显,唯有握好输血、造血两把剪,才能剪除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
 
    输血能为精准扶贫“添砖加瓦”。国家每年在“三农”问题上划拨的资金上百亿元,但是由于缺乏监督管理、数据分析、制度约束等原因,扶贫资金针对性不强,浪费严重,甚至出现权力寻租等乱象。如果扶贫资金使用不到位,会让贫困农民陷入永远贫困的绝望之地,进而引发基层社会矛盾,威胁基层社会的安定团结。比如甘肃某村28岁的妇女,因为贫苦手刃自己亲身子女,这条新闻让各大媒体反思,贫困农民的出路在何方。国家的扶贫资金是一剂救命药,能短时间快速让农民脱离苦境,甚至能有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因而,国家要在扶贫工作上加大力度,通过财政资金补贴、降低贷款利率、创新宣传方式,尤其是要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在信贷支持和项目开发上给予农民更多实惠和参考意见。
 
    主动造血更能为精准扶贫“如虎添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外因是条件,而内因是根本”。在精准扶贫工作上,不能只是政府在一路呐喊高歌,而应该整合基层力量,让基层社会都加入政府精准扶贫的队伍中,用勤劳的双手为打造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首先领导干部必须行动起来,将精准扶贫工作摆在工作的第一位,认真学习党中央下发的精准扶贫政策文件,要做到学得多、懂得深、看得透。其次,要创新宣传方式,广泛推广参与式扶贫理念,调动贫困人口和基层社会的积极性,真正改变“过去给钱给物要我干”为“今天主动参与我要干”;再次,基层干部要搭建平台,建章立制,充分发挥贫困农民的作用,促成整个村落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事关小康社会的大局,关涉三农问题的解决,牵挂着千万贫困农民的心。精准扶贫不能盲目输血,前车之鉴不可重蹈覆辙,在迈入精准扶贫工作新阶段中,扶贫既要科学输血、合理输血、高效输血,更要主动造血、自我造血、创新造血,这样才能剔除“贫困细胞”,拔掉“贫根”,根治“贫病”,才能让千万贫困家庭走上康庄大道。